乳癌 

乳癌

在美國,每十三到十五位婦女就有一名乳癌患者,就是說每個大辦公室都可能有人得乳癌。在每十七分鐘有一人死於癌症的恐懼中,台灣近年乳癌患者比例逼近美國,高居婦女癌症死亡榜前幾名,且有年輕化的惡兆。

一項驚人調查指出,原本乳癌患者比例低的日本女性,其第二代定居在美國後,乳癌比例竟與美國女性齊高;而住在美國加州的黑人乳癌比例比南非黑人高三倍,難道美國是女性的煉獄?在相同先天條件下,這項數據正控訴現代人的生活環境。 

美國婦女有十三分之一患乳癌,台灣發生率也逐年在提高,推斷以上原因與生活品質有關,如營養、食品習慣改變、遲婚、奶粉代替母乳等。雖說四十歲以上是乳癌高危險群,但年輕女性乳癌案例頻傳,使醫生對婦女發出警訊。 

癌是身體組織本身病變,並非作息正常癌症就不會上門。乳癌能儘早發現,治癒率頗高。據統計,乳癌腫塊不到一公分也未侵犯淋巴(未由淋巴轉移),治療後有百分之九十患者可存活十年左右。如腫塊愈大,治療後存活率愈低,若發現時癌症已淋巴轉移,只有百分四十幸運者可治癒,可知健康檢查與早期診斷非常重要。 

尤其以下具乳癌威脅條件者,要特別注意:一、懷胎較遲或未曾生育。二、家族有乳癌病患。三、個人體質有上皮增生現象。四、曾患刺突狀瘤病或纖維腫。五、曾患子宮癌。六、服用女性荷爾蒙十年以上。七、早經,十二歲前來初經。八、遲經,五十歲後未停經。九、攝取過多動物不飽和脂肪者。

一般乳癌發生部位,多在乳房外上側四分之一處,又以左側較多。已婚婦女最好每年做子宮抹片時,同時請醫師檢查。乳癌早期轉移率低,早期發現治療率在90%。目前的X光作乳房攝影能很清楚地攝出皮層脂肪、乳腺及結締組織細部結構,有任何變化皆能顯影。

此外,自我檢查更應該徹底作好,關心乳房有無異狀,但須在月經結束第七天後檢查才準確。因月經來潮時,受內分泌黃體素、動情素刺激作用,乳房部位會覺疼痛、腫脹,這是正常現象。特別注意兩邊乳房都要檢查。 

臨床發現,觸診時如有滑動腫塊,跑來跑去如粉圓表面似有一層包膜包著,腫塊不硬,擠壓變軟,沒有黏連的感覺,多為良性纖維瘤或脂肪瘤,發育期年輕女性常見,持續追蹤即無大礙;如腫瘤堅硬邊界不整齊,形狀不規則,表面凹凸不平,固定不易推動,有黏連感覺,腋窩淋巴處有結塊,即可能是惡性腫瘤,婦產科或乳房外科可洽診,有更多醫學方法可診療。